中醫推薦葡萄果汁食譜:天然補氣養血,調和五臟的養生秘訣!

各位朋友好,我是小陳醫師。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,葡萄被列為「上品」,性味甘酸平,歸脾、肺、腎經,具有補氣血、益肝腎、生津液、強筋骨的功效。現代營養學也發現,葡萄富含多酚、維生素C、鐵質及鉀離子,能抗氧化、改善貧血、調節血壓。然而,中醫更重視的是葡萄「藥食同源」的特性,能透過不同搭配,針對體質失衡進行調理。

【葡萄在中醫養生中的獨特地位】
葡萄在中醫理論中被稱為「水果中的補藥」,其補益作用與「氣血雙補」的特性密不可分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「葡萄益氣倍力,強志,令人肥健耐飢,忍風寒。」尤其適合氣血虛弱、容易疲勞、手腳冰冷或產後調養的人群。現代人因熬夜、壓力大,普遍存在「氣陰兩虛」的體質,而葡萄既能補氣,又能滋陰生津,是平衡陰陽的理想選擇。

此外,葡萄皮和籽中的白藜蘆醇(Resveratrol)已被證實能抗氧化、保護心血管,這與中醫「活血通絡」的觀點不謀而合。然而,中醫更強調「整體調和」,單一食材需搭配其他成分才能發揮最大功效。以下食譜即結合了葡萄與不同食材的特性,針對現代人常見的亞健康問題設計。

【葡萄果汁食譜1:補氣養血:紅棗枸杞葡萄飲】

適合族群:面色蒼白、頭暈乏力、經期後氣血虛弱的女性。

材料:葡萄150克(連皮)、紅棗5顆、枸杞10克、生薑2片、溫水300毫升。

做法:

1. 紅棗去核切半,葡萄洗淨保留果皮,枸杞洗淨備用。

2. 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中,加入溫水打至細膩。

3. 可依體質過濾果渣(脾胃虛寒者建議保留纖維)。

中醫原理:

葡萄補血生津,紅棗補中益氣,枸杞滋補肝腎,生薑溫中和胃。四者搭配能改善「血虛不榮」導致的疲勞、手腳冰冷。

葡萄皮中的花青素與紅棗鐵質結合,促進造血功能;生薑則平衡葡萄的微寒,避免腹瀉。

【葡萄果汁食譜2:清熱潤燥:蜂蜜蘆薈葡萄汁】

適合族群:口乾舌燥、便祕、熬夜後虛火上升者。

材料:葡萄200克、蘆薈果肉50克、蜂蜜1茶匙、檸檬汁少許、涼開水200毫升。

做法:

1. 蘆薈去皮取透明果肉,切塊後以清水浸泡10分鐘去苦味。

2. 葡萄與蘆薈、檸檬汁、水一同打成果汁,最後加入蜂蜜調味。

中醫原理:

葡萄滋陰潤燥,蘆薈清肝瀉熱,蜂蜜潤腸通便,檸檬酸甘化陰。此配方針對「陰虛內熱」體質,能緩解熬夜後的咽喉乾痛、排便不暢。

注意:脾胃虛寒或腹瀉者不宜過量飲用,可將蘆薈減半或改用火龍果替代。

【葡萄果汁食譜3:安神助眠:百合蓮子葡萄露】

適合族群:失眠多夢、心煩焦慮、更年期潮熱者。

材料:葡萄100克、乾百合15克、蓮子20克、桂圓肉10克、清水500毫升。

做法:

1. 蓮子與百合先以清水浸泡1小時,再小火煮30分鐘至軟爛。

2. 加入葡萄、桂圓肉續煮5分鐘,放涼後以果汁機打成濃稠露狀。

中醫原理:

葡萄養心血,百合清心安神,蓮子健脾寧心,桂圓補益心脾。此方呼應中醫「心腎相交」理論,適合心火亢盛、腎陰不足的失眠患者。

蓮子中的生物鹼能穩定神經,葡萄的多酚則減緩更年期的氧化壓力。

【葡萄果汁食譜4:健脾消脂:山楂陳皮葡萄飲】

適合族群:消化不良、代謝緩慢、血脂偏高者。

材料:葡萄150克、山楂乾10克、陳皮5克、蘋果半顆、水400毫升。

做法:

1. 山楂與陳皮先以熱水沖泡10分鐘,取汁放涼。

2. 葡萄、蘋果切塊與藥汁一同打成果汁,可加少許肉桂粉增添風味。

中醫原理:

葡萄助脾運化,山楂消食化滯,陳皮理氣健脾,蘋果富含果膠促進腸道蠕動。此配方針對「痰濕內阻」體質,能改善飯後腹脹、代謝遲滯。

山楂中的解脂酶搭配葡萄的鉀離子,有助調節血脂與水腫問題。

【葡萄果汁的飲用時機與注意事項】

最佳飲用時間:

補氣養血類(如紅棗枸杞飲)適合早晨空腹或午後飲用,助陽氣升發。

安神助眠類(如百合蓮子露)建議睡前2小時飲用,避免夜尿中斷睡眠。

體質禁忌:

糖尿病患者需減少蜂蜜用量,或改用羅漢果糖調味。

濕熱體質(舌苔黃厚、易長痘)避免過量飲用,可添加冬瓜或薏仁平衡。

食材挑選:

葡萄以果皮深紫、果粉完整者為佳,保留皮籽能攝取更多白藜蘆醇。

若用市售葡萄汁,務必選擇無添加糖的純汁,並稀釋後飲用。

中醫養生的核心在於「順應四時,調和體質」。葡萄作為秋季的當令水果,正能對應「秋燥傷肺」的季節特點,潤燥的同時補益肝腎。透過不同的搭配,一杯葡萄果汁可以化身為調理氣血、安神健脾的天然良方。然而,小陳醫師也要提醒大家,食療需「因人而異」。若長期有疲勞、失眠或代謝問題,仍需結合專業診斷,釐清體質後再選擇適合的配方。養生不是追求速效,而是透過每日的飲食細節,逐步恢復身體的平衡。

葡萄果汁食譜,葡萄汁功效,葡萄汁

您可能會喜歡的內容:

10大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