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朋友們,我是林醫師。一個看似平凡卻蘊藏深厚養生智慧的飲品:「芹菜蘋果汁」。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,高血壓、高血脂已成為許多人的健康隱憂。然而,中醫講究「藥食同源」,許多天然食材的搭配若能善用,便能發揮意想不到的調理效果。芹菜與蘋果,這兩種隨手可得的食材,結合後不僅口感清爽,更蘊含降壓、降脂的關鍵營養素。許多患者常問我:「林醫師,有沒有簡單的食療方法能輔助改善血壓和血脂?」我的答案總是推薦這杯「天然降壓汁」。
一、芹菜與蘋果的營養價值與中醫屬性
1. 芹菜的藥食功效
中醫認為,芹菜性涼、味甘辛,歸肝、胃、肺經,具有「平肝清熱、祛風利濕」的作用。古籍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芹菜能「除心下煩熱,療酒毒」。現代研究更發現,芹菜富含關鍵成分:
芹菜素(Apigenin):一種黃酮類化合物,能擴張血管、降低血管阻力,進而調節血壓。
鉀離子:每100克芹菜含約260毫克鉀,有助於排除體內過多的鈉,緩解水腫並穩定血壓。
膳食纖維:促進腸道蠕動,吸附膽固醇並減少其吸收。
2. 蘋果的中醫智慧
蘋果性平、味甘酸,歸脾、胃經,能「健脾生津、潤肺除煩」。中醫認為其「和緩調中」的特性,能平衡芹菜偏涼的性質,適合長期飲用。現代科學也證實蘋果的營養價值:
果膠(Pectin):一種水溶性纖維,能與膽酸結合,加速膽固醇代謝。
多酚類物質:如槲皮素(Quercetin),具有抗氧化、抗發炎作用,保護血管內皮細胞。
維生素C與鉀:協同調節血壓,並增強血管彈性。
二、芹菜蘋果汁的「降血壓」機制解析
1. 調節鈉鉀平衡,舒張血管
高血壓的成因之一,是體內鈉離子過多導致水分滯留、血管壓力上升。芹菜中的鉀能促進鈉排出,而蘋果的鉀含量同樣豐富(每100克約120毫克),兩者搭配可雙重調節電解質平衡。此外,芹菜素能作用於血管平滑肌,幫助舒張周邊血管,降低血流阻力。
2. 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(ACE)
某些降壓藥(如ACE抑制劑)的原理是阻斷「血管緊張素」的生成,而芹菜中的活性成分已被證實具有類似作用,能間接降低血壓。蘋果中的多酚則能減少氧化壓力對血管的傷害,延緩動脈硬化進程。
3. 中醫觀點:平肝潛陽,清熱化痰
從中醫辨證角度看,高血壓常與「肝陽上亢」或「痰濕內阻」有關。芹菜蘋果汁的涼潤特性,能清肝火、化痰濁,尤其適合容易頭暈、耳鳴、煩躁的肝陽上亢型患者。
三、芹菜蘋果汁的「降血脂」科學依據
1. 阻斷膽固醇吸收,促進代謝
蘋果的果膠能在腸道中形成凝膠狀物質,包裹食物中的膽固醇與脂肪,減少其被小腸吸收。芹菜的膳食纖維則能增加膽酸排泄,迫使肝臟利用血液中的膽固醇合成新膽酸,從而降低血中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(LDL)。
2. 抗氧化保護血管
血脂過高易導致氧化型LDL堆積在血管壁,形成斑塊。蘋果多酚與芹菜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,能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,保護血管內皮完整性,預防動脈粥樣硬化。
3. 中醫角度:健脾祛濕,化解痰瘀
高血脂在中醫屬於「痰濕」、「血瘀」範疇,多因脾胃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成痰。蘋果健脾助消化,芹菜利濕通絡,兩者搭配能標本兼治,改善痰瘀體質。
四、如何正確飲用芹菜蘋果汁?中醫師的實用建議
1. 製作方法與比例
材料:新鮮芹菜莖100克(約1小把)、蘋果1顆(連皮)、冷開水200毫升。
步驟:芹菜切段、蘋果去核切塊,加水以果汁機攪打後過濾(保留些許纖維更佳)。
關鍵:蘋果連皮打汁,因多數營養素存在於果皮與果肉交界處。
2. 飲用時機與頻率
最佳時間:早晨空腹飲用(脾胃虛寒者可飯後喝),利於營養吸收。
頻率:每日1杯(約300毫升),連續飲用至少3個月可見顯著效果。
3. 體質調和與禁忌
適合族群:高血壓、高血脂、便祕、易上火者。
注意事項:
芹菜性涼,體質虛寒(如手腳冰冷、易腹瀉)者可加入一片生薑或桂圓平衡屬性。
腎功能異常者需控制鉀攝取量,建議諮詢醫師後再飲用。
五、中西醫結合觀點:臨床研究與案例分享
近年多項研究支持芹菜蘋果汁的保健效果。例如,2021年《營養學期刊》一篇論文指出,連續12週每日飲用芹菜汁,可降低收縮壓約5-7 mmHg。而蘋果的多酚成分在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》中也被證實能減少LDL氧化達34%。
臨床上,我曾建議一名52歲的男性患者(血壓145/95 mmHg、總膽固醇240 mg/dL)每日飲用芹菜蘋果汁,搭配低鹽飲食與散步。三個月後,其血壓穩定在130/85 mmHg,總膽固醇降至200 mg/dL以下。他反饋:「原本擔心藥物副作用,沒想到一杯果汁就能輔助改善!」
芹菜蘋果汁看似簡單,卻是中醫「以食為藥」智慧的具體實踐。它不僅能調節血壓血脂,更能從根本改善體質,讓身體回歸平衡狀態。然而,我也要提醒各位,食療需配合整體生活型態調整,如避免熬夜、減少油炸飲食、保持情緒平穩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