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始進入天氣炎熱的夏天了,推薦你一款清涼飲品–烏梅汁

炎炎夏日,酷暑難耐。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如約而至,今年的三伏天已於7月11日開始進入頭伏直到8月19日末伏出伏,共40天。這段時節尤其我們南方地區常常是烈日高照,動不動就大汗淋漓,喝很多的水也感覺不夠解渴,總想著吃點冰的,冰淇淋、冰鎮西瓜….然而,“春夏養陽”,吃冰的,又恐傷了自己的陽氣。

這時候我們推薦一款飲品–烏梅汁。其攻效主要有養陰生津,健脾開胃,止渴,降肝火,斂肺止咳等。正是解暑消夏、補充體內津液之良品。(注意本品胃酸過多者及兒童不宜長時間服用)。

早在初唐年間,藥聖孫思邈所著醫典《千金翼方》即已記載了“烏梅汁”,而到了宋代,《東京夢華錄》的“梅汁”“荔枝膏”、《武林舊事》的“鹵梅水”,“雪泡縮脾飲”更是當時市面上利用烏梅巧制的各種保健型香飲,樣式繁多。之後經由明清御膳房改進,搖身一變成為了宮廷御用飲品,最後又流傳到民間,故而各時各地烏梅汁的配方均稍微有點區別,但保健功效均大同小異。現將目前市面上部分烏梅汁的配方摘錄如下,供大家參考。

配方一:烏梅50g 烏棗50g 山楂75g 荳蔻2.5g 甘草5g 乾桂花10g 冰糖適量配方二:烏梅30g 山楂30g 甘草2g 陳皮2g 桑葚10g 烏梅2g 冰糖適量配方三:烏梅30g 山楂30g 甘草2g 陳皮2g 荳蔻2g 乾桂花3g 冰糖適量配方四:烏梅30g 山楂30g 甘草2g 陳皮2g 荳蔻2g 洛神花6g 冰糖適量配方五:烏梅30g 山楂30g 甘草2g 陳皮3g 薄荷3g 冰糖適量

煎煮方法:納上藥於砂鍋或不鏽鍋內,適量清水預先浸泡半小時,再大火煮沸後開小火慢煮45分鐘,濾液倒出,二煮加開水同樣先煮沸再小火30分鐘,合併兩液,加適量冰糖調味(依個人口味)並沉澱雜質,靜置析出雜質後取上清液於合適容器內,可溫服,或涼服,酸甜可口,是炎炎夏日不可多得的一款飲品呢!

您可能會喜歡的內容:

10大熱門文章